研究领域: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古典语文学研究
支撑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世界史
导师简介:

李发,四川省营山县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特聘教授、副主任,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工程”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CSSCI集刊、AMI核心集刊)常务副主编,《文明互鉴》辑刊执行主编,重庆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古典语文学研究,出版专著1部,在《历史研究》《考古学报》《文物》《文献》《考古与文物》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22年度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2010、2018)、部委级科研项目2项(2008、2009)、国家外专项目2项(2018、2019)、校级课题5项。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1项(2010)、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文字考释奖2项(合作;2017、2019)、重庆市第十一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22)等奖项。
博士后设站方向:
1.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
该方向以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殷商甲骨事类刻辞排谱、整理与研究”(22JZD036)等项目为依托,利用数据库技术,构建甲骨刻辞数据库,对其按国家与治理、生产与生活、思想与文化三大类23小类进行事类排谱、精细化整理与综合研究。在材料充分整理的基础上,开展相关主题研究、语言研究和字词关系等研究,从而产生系列研究成果,最终推出多卷本《殷商甲骨刻辞事类排谱及综合研究》。博士后进站可以在该课题框架下完成相关研究。
2.线性文字B译介及相关研究
在希腊克里特岛发现的泥版残片,有两种文字形式,被称为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于1952年被破译,证明其为希腊语的一种古代形式,使用于迈锡尼文明时期。而线形文字A则未被破解,它的破解将是考古学上的“圣杯”。该方向依托中希文明互鉴中心项目“线性文字B译丛”,项目拟对《破译线性文字B的未解符号》(A.P. Judson, The Undeciphered Signs of Linear B: Interpretation and Scribal Practices, 剑桥大学出版社,2020)、《爱琴海线性文字:重新思考线性文字A和线性文字B的关系》(Ester Salgarella, Aegean Linear Script(s). Rethin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ear A and Linear B, 剑桥大学出版社,2020)、《线性文字B的破译》(John Chadwick, The decipherment of linear B, 1958)、《迷宫之谜:破解古代密码的探索》(Margalit Fox, The Riddle of the Labyrinth: The Quest to Crack an Ancient Code, 2013)、《破译线性B的人:迈克尔·文特里斯的故事》(Andrew Robinson, The Man Who Deciphered Linear B: The Story of Michael Ventris, 2012)五种有关线性文字B的著作进行翻译。博士后进站可就线性文字B的相关著作进行翻译,并开展相关研究。
3.中希古代宗教祭祀比较研究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中国,祭祀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大事之一,是维系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同样地,祭祀也是古希腊时期城邦确立的有效手段。有学者指出,早在古希腊早期历史中,宗教祭祀活动便已然出现,通过宗教支持,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得以形成;当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数量不断增加后,城邦确立便得到有效支持。招收博士后进站,可分别就中国和希腊古代宗教祭祀对国家治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进行研究,也可对中、希两种文化的宗教祭祀进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