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导师:王牧华教授
研究领域:数字人文与场馆教育研究
支撑学科:教育学、博物馆学、管理学
导师简介

王牧华,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特聘专家,西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教育学部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分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场馆教育、教育政策。合著著作《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转变》获得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15,排名第三)、《课堂生态论》获得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15,排名第二),著作《公共知识与个人经验: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实证研究》获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排名第一)。
主要研究方向
1.未来场馆课程研究
建设未来场馆课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课程改革创新发展的必要途径。该方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未来数字人文教育背景研究;第二,未来课程形态重构研究;第三,未来场馆课程建设研究。博士后进站可以在此框架下选择相关题目开展相关研究。
2.中希场馆教育资源挖掘
中希场馆中藏品、人力和环境等各种课程因素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价值。该方向还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第一,中希场馆资源挖掘的空间拓展研究;第二,中希场馆资源挖掘的平台建设研究;第三,中希场馆资源挖掘的课程实施研究。博士后进站可以在此框架下选择相关题目开展相关研究。
3.中希馆校合作共同体建设
以打造馆校合作教育共同体为枢纽,筑牢中希文明交流互鉴的通道,既是为东西方文明构建一个互动共生的教育生态场域,又是为全球应对人类共同危机和挑战探求一条可能性的出路。该方向包括四个部分的研究内容:一是中希馆校合作的现实图景与构建教育共同体可能研究,二是中希馆校合作教育共同体的结构运行机制研究,三是中希馆校合作教育共同体的协同治理机制研究,四是中希馆校合作教育共同体的文明共生机制研究。博士后进站可以在此框架下选择相关题目开展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