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博士后合作导师团队简介(三)

发布日期:2024-07-06

研究领域:希腊研究、伊朗研究、英美俄与东地中海区域关系研究

支撑学科:世界历史、国际政治

导师简介:

20D65

冀开运,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特聘专家,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世界史专业地区国别史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亚非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友好协会理事。教育部备案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和西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专著《两伊战争及其影响研究》被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文化部评选为“国际优秀研究”一等奖。

研究的主要内容、特色和优势

1. 伊朗研究

以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西南大学伊朗中心为依托,以伊朗通史、伊朗对外关系研究为基础,跟踪研究伊朗国情以及中伊关系,重点研究古代伊朗与古代希腊、古代伊朗与古代中国的文明交往、近代伊朗与俄国关系。

2. 希腊研究

以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希腊研究中心为依托,继续聚焦中希文明交流史,创办《希腊研究》集刊,重点研究当代希腊和东南欧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教育,建设当代希腊研究高地。

3. 俄国与东地中海互动关系

以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西南大学俄语国家研究中心为依托,继续研究俄国历史文化及语言文学,跟踪研究俄国国情。侧重研究古代希腊与俄罗斯文明互鉴历程,特别是希腊文明对俄国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俄国与东地中海区域关系。

区域国别研究强调学科交叉性和现实咨政性,以全球文明倡议、安全倡议和发展倡议为引领和指导原则,推动研究领域的有机统一和相互融合。区域国别研究形成三个同心圆。第一个圈层就是以当代希腊研究为核心。第二圈层以东地中海和伊朗研究为中心,第三个圈层研究大国与东地中海区域关系。三个同心圆密切互动、相互支撑、相互支持,构成西南大学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区域国别研究的特色。今后特别关注希腊与周边国家关系,梳理希腊与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相关性、契合性、矛盾性。为当代中国外交和希腊中资企业以及中欧关系提供知识储备、知识参考和决策参考,为重庆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内陆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