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大讲堂

讲座纪要|“学行堂名家讲座”暨“文明互鉴大讲堂”第29期 黄冠云:读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

发布日期:2025-06-09

5月27日晚,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主办的“学行堂名家讲座暨中希文明互鉴大讲堂第29讲”在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捷克科学院亚非研究所台湾中心黄冠云教授应邀做了题为“读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讲座。文献所所长孟蓬生教授主持讲座,文献所及其他学院的部分师生到场聆听。

7328

黄冠云教授演讲

80B9

孟蓬生教授主持

黄冠云老师的讲座围绕《赤鹄之集汤之屋》15根简展开,他从全文的叙述结构、情节是否完整、内容宗旨及接受方式等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黄老师认为,全文存在白兔(凶)—赤鹄(吉)的对立,意指夏之衰落—商之崛起的对立,同时象征太阳—月亮,由此进一步体现出中国传统语境中阴—阳的对立。这些细节说明本篇预设的不一定是正邪对立、具有道德意义的历史观,相反,是一种以阴、阳宇宙动力作为依据的大众神话。


25C8B

黄老师还将本文中的情节与《楚辞·天问》联系起来,指出《天问》中的“缘鹄饰玉,后帝是飨”一句,其实就是《赤鹄》所述情节。“何承谋夏桀,终以减丧?”一句发出提问:是谁提供了计谋给汤,让他毁灭夏桀?《赤鹄》中就能找到答案。黄老师推测《赤鹄》一篇原有的篇幅更长,但是没有被清华简的战国编者采用,目的是为了不与《尹至》《尹诰》两篇冲突,还有可能是编者在另外两篇的基础上,摘取了《赤鹄》原本的其中一部分。

就本篇的宗旨而言,黄老师认为,情节安排的目的在于维护伊尹。伊尹并非像一些文献所写的那样,是一名间谍或共谋者,相反,按照《赤鹄》情节所说,他非常无辜,不须为夏商之间的政治斗争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可以说本篇作者对他是同情的态度。黄老师举了赵高、妲己、石敬瑭的例子与伊尹相类比:他们都是相对无辜的受害者,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时代兴替的巨流中。这些类似的通俗故事,主旨是一个具有草根性的主人翁(everyman)如何在经历中逐一克服他所面对的挑战,最后全身而退。

最后,黄老师还提到,受日本学者宫崎市定一系列有关《史记》论文的启发,他同样认为《赤鹄》文本有着和《刺客列传》相似的对话重复。由此可以推测,尽管《赤鹄》不是一个剧本,但有可能暗示一个戏剧表演的场景或者能够毫不费力地以表演的方式来呈现。

在讨论环节,王化平老师就讲座提及的“小臣”“庖厨”等人物形象身份的思考与黄老师进行交流,黄老师给予回应。黄老师还就“颜色词”的内容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解答。

C4D2

王化平教授交流

最后,所长孟蓬生教授感谢黄冠云教授为学生带来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并指出黄老师对出土文献的分析结合了文学和历史学的分析方法,演讲生动有趣,深化了我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他鼓励同学们学习黄先生的研究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比如文学和历史学角度对出土文献进行解读,深入挖掘文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