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11月30日上午9:00 (星期六)
地点:中希文明互鉴中心201学术报告厅
主办单位:中希文明互鉴中心
报告人:吕厚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吕厚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研究员,主要从事古希腊罗马史学研究。已出版英文专著Xenophon’s Theory of Moral Education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15);中文专著《古希腊史学中帝国形象的演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已发表论文有《埃利乌斯·阿里斯泰德与2世纪希腊知识精英的历史观》(《历史研究》2021年第5期)、《希罗多德波斯史及其对古希腊知识精英波斯观的塑造》(《历史研究》2014年第1期)、《再造罗马:晚期罗马多神教知识精英的历史叙述》(《历史研究》2011年第4期)。独立译著有罗纳德·塞姆《罗马革命》(商务印书馆,2016年)、威廉·麦克尼尔《汤因比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罗纳德·塞姆《塔西佗》(商务印书馆,2024年)。
主持人:郭涛(副教授,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希文明互鉴中心)
内容提要:作为希腊罗马世界解梦手册中流传至今的孤本,阿尔特米多鲁斯的《释梦》保留了关于罗马帝国盛期小亚细亚西部地区社会生活的丰富材料。在《释梦》中由梦境素材拼接而成的世界中,希腊与埃及神祇掌管着人间与下界的秩序;地方权贵把持着财富与权力,并通过社会福利手段笼络民心;社会中的穷人、女性、儿童、残疾人与奴隶在这个行将结束的盛世中面对着不同的处境;埃及文明与罗马文明则构成了与同时代的希腊文化时而疏离、时而关系密切的两大异域。阿尔特米多鲁斯笔下的梦境基本忠实地反映了公元2-3世纪期间罗马帝国治下小亚西部地区希腊居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但也因作品本身的论战性和对古典文学传统的借用而存在着失真的一面。通过《释梦》保留下来的丰富社会史细节构成了中古时代阿拉伯、拜占庭与文艺复兴时代知识精英历史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