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头条
位置: 首页 >精彩头条 >正文

文明互鉴大讲堂 | 杨武金:希腊逻辑与中国逻辑系列讲座

发布日期:2024-09-20

主讲人简介

杨武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经典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逻辑学会批判性思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等。主要研究中国逻辑史、墨学和逻辑学。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文史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哲学与文化》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墨经逻辑研究》《墨经译注》《墨家学派研究》等。《墨经逻辑研究》一书,曾获第五届金岳霖学术奖、中国墨子学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中国逻辑学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并且在国外出版了英文版和波斯文版。2020年获评中国墨子文化研究中心“最美墨子文化传承守望者”。

讲座一

主题:

希腊逻辑学与中国名辩学的比较与融通

主持人:

郭美云(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哲学系教授)

报告人:

杨武金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时间:

2024年9月24日晚上 19:30

地点: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学术报告厅

讲座提要

古希腊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分别创造了希腊的逻辑学和中国先秦的名辩学。希腊逻辑学主要表现为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逻辑和斯多葛学派的命题逻辑,主要研究命题形式或推理形式。中国名辩学讲名、辞、说、辩,虽然缺乏对命题形式和推理形式的研究,但在深层次上还是以推理论证的有效性为重心。从对象理论和元理论层面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异同,挖掘基于不同民族而形成的思维逻辑的特质,从而在根基上认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性和共同性,有助于实现世界文明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讲座二

主题:

希腊智者与中国辩者的异同

主持人:

熊作军(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报告人:

杨武金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时间:

2024年9月25日上午9:30

地点:

西南大学 三教学楼 3326

讲座提要

逻辑学产生于论辩或论辩活动。在古希腊由于对常识可靠性的质疑,导致了诡辩学派,也就是智者派的产生。比如爱利亚的芝诺就提出了阿基里斯追不上龟、飞矢不动等论证。中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子百家。比如名家公孙龙论证了“白马非马”等论题。希腊智者和中国辩者均采用了奇辞怪说的表达方式、双重论证的思维模式以及归谬反驳的论证方式,是逻辑学发展的动力。探究希腊智者和中国辩者的论证活动和逻辑产生的动因,可以进一步揭示逻辑学发展的机制和规律,有重要的哲学与文化意义,对于加强中西文明互鉴,建设中国现代文明均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