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头条
位置: 首页 >精彩头条 >正文

文明互鉴大讲堂|郭桥:西方逻辑与中国逻辑系列讲座

发布日期:2024-11-11

报告人简介:郭桥,南开大学哲学博士,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博士后,加拿大温莎大学推理、论证与修辞研究中心(CRRAR)访问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11-2022)、因明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名辩学、汉传因明、逻辑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2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科研项目10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发表论文60余篇。

讲座一

主题:西方逻辑传播与中国逻辑的发现

主持人:郭美云(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哲学系教授)

时间:2024年11月21日晚上 19:00(星期四)

地点: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学术报告厅

讲座提要:西方逻辑在中国的传播肇始于明末,但当时并未因此激发出对中国古代逻辑的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发现是近现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能够实现这一发现是由特殊的历史机缘决定的,主要涉及中国传统名辩典籍的校勘,尤其是《墨子间诂》的完成,以及西方逻辑的系统传入。孙诒让、梁启超、胡适、章太炎、章士钊、汪奠基、沈有鼎、温公颐等先后就这一时代课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成绩斐然。20世纪的最后十年,伴随着世纪之交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中国学者在批判性回顾既往的基础上,开始了重建中国逻辑的新局面。

讲座二

主题:中国逻辑史上的“白马论”

主持人:熊作军(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报告人:郭 桥(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时间:2024年11月22日晚上 19:00(星期五)

地点: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学术报告厅

讲座提要:“白马非马”是中国逻辑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该命题诞生于先秦名辩思潮这一历史文化潮流中。公孙龙不是“白马非马”论的首倡者,但他是集大成者,其论说引起先秦诸子的广泛关注。西方逻辑在中国近现代时期的传播,为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和评价公孙龙的“白马论”主张提供了逻辑的视野。《公孙龙子》是记载“白马论”的重要历史文献,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流传至今。传世本《公孙龙子》为我们理解“白马非马”的含义及其论证提供了基本依据。

主办: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

承办:西南大学2035先导计划、哲学百年中国化研究团队、西南大学希腊罗马哲学研究团队、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