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讯
位置: 首页 >新闻时讯 >正文

我们这一年|中希文明互鉴中心2024年度工作总结与2025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1-01

编者按: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积极贯彻习近平主席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精神,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高站位、精心谋划、主动担当、积极开拓,推进文明交流互鉴走深走实,取得富有开创性的显著成果。回首2024,我们收获满满。展望2025,我们信心百倍。

一、2024年度工作总结

(一)积极承办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第三分论坛“古典语文学与古典传统”。来自全球中外古典学专家60多人参会,希腊文化部长和希腊驻华大使出席开幕式。作为八个分论坛中规模最大、嘉宾层次最高的分论坛,得到与会专家和主办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在主流媒体推出与会专家学术观点系列报道,实现会中多方报道,会后持续发声,确保大会成果传播有效性与影响延展性。

(二)中心在国内首创《文明互鉴》《希腊研究》和《文明互鉴发展报告》三种学术辑刊,第一辑于2024年10月面世。打造“文明互鉴文库”,出版《中华文化基因》丛书7部。通过前期选题摸底,目前已签约出版资助协议30余部,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法律、科学教育多领域。

(三)中心纳入首批“教育部欧洲联合研究院”建设单位,成功获批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获得8项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文明互鉴重大重点项目。启动“文明互鉴智能计算与决策实验室”和支撑基地建设,打造高水平、跨学科、数字化文明交流互鉴实验和体验平台。

(四)打造“中希文明互鉴青年行”品牌人文交流项目。协调中国和希腊八所学校,精心设计高水平学术夏令营和冬令营,组织和资助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50余名师生到希腊研学。举办“汉语桥”品牌活动——“古文明新内涵”中华武术文化与中希文明互鉴夏令营,资助学习中国武术的希腊学生和教师来华进行深度文化体验。

(五)实施“中希文明比较”国际联合硕士项目,首届学生已完成第一年学业。希腊驻华大使于2024年9月24日为首批赴希腊的联合硕士项目中国学生送行,高度认同西南大学和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对两国第一个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的精耕细作。目前第二届学生已经入学,教学场地和课程体系更新升级,力求打造精品典范硕士项目。

(六)举办首届全球文明互鉴国际学术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希腊文明高峰对话,来自全球四大洲的50余名学者参加,为带来多层次的文明互动和理解,推动人类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提供平台。

(七)举办“古典高校行”“中国-希腊青年论坛”“文明互鉴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共计30余次,参与师生900余人次;接待希腊师生来华80余人次。为文明互鉴理念走进高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拓渠道、夯实基础。

二、2025年度工作计划

(一)聚力学术研究与推广

1.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部署,承办雅典第二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及相关工作。邀请全球古典学专家学者,以“古典学与现代世界”为主题,加强文明间对话,担负融汇古今之变的历史重任,开启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2.举办首届金砖国家古典哲学论坛。邀请金砖国家古典哲学知名专家50人,围绕“古典智慧与全球南方发展”主题,展示金砖国家学者对世界古典哲学的贡献,从古典智慧中探寻金砖国家文明交流互鉴新路径;举办第二届全球文明互鉴论坛和第三届中希文明高峰论坛,主题为“教育与全球文明互鉴”。邀请全球学者和教育工作者50人,围绕教育助力文明互鉴、文明互鉴助力教育国际化等问题展开对话和交流。

3.持续打造“文明互鉴文库”品牌工程,聚力《文明互鉴》《希腊研究》《文明互鉴发展报告》三大标志性学术辑刊建设,力争《文明互鉴》获批期刊号;围绕中心重大学术工程项目,组织国内外知名出版社,集中建设“古典学与现代世界”大型丛书,推出百年来中西古典学研究和译注经典系列;推进“文明互鉴大讲堂”主题化、体系化、品牌化建设工程,形成论文集、演讲录、对话录等标志性学术产品。

4.创新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智库协作共建机制,建立“国际青少年科技人文教育研究院”“文明互鉴战略发展研究院”,牵头发起“中国古典学高校联盟”“全球南方国家古典哲学与文明互鉴联盟”,拓宽文明互鉴研究与推广合作机制,探索国家新型智库建设新模式。

(二)拓展文明互鉴专业人才培养

继续做好“中希文明比较”国际联合硕士培养工作,拓展两国在教育科技、经济法律、国际事务等中希双边优势学科领域的联合专业硕士培养项目,培养文化战略性和实用性国际化人才;推进古典学本科专业设置,探索古典学本硕博一体化、多学科、跨学院、跨校际人才培养模式。

(三)深耕中外文明交流

优化文明互鉴国际学者项目,建立中希文明互鉴全球学者网络。邀请全球学者来华开展驻地短期访问或长期研修,形成研修成果,为建成国家引智基地奠定基础;打造“古典高校行”和“中希文明互鉴青年行”等人文交流品牌,研发多学科、多层次、多类型、多区域国别精品项目,资助全球200—300名青年学生参加研修项目。

(四)夯实文明互鉴数字化工程

启动“文明互鉴智能计算与决策实验室”建设,数字化赋能中心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人文交流,打造文明交流互鉴咨政服高水平支撑平台,建成重庆市文科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基地,依托学校相关单位,在已有条件基础上改造升级,建设中华天文与地质文明、中华蚕桑文明、中华医药文明、中华柑桔科技文明、现代生命科技创新文明等5个数字化体验基地。

文明交流互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理论活动也是实践活动,它依于学术、成于交流,寄于青年。如何从人类不同文明交互中发现自己、建构自己,完善自己已成为当今文明交流互鉴的根本要义。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将以此为己任,挖掘内部潜力,协同外部合力,高标准建设,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学校、学者和学术的力量。